经典导读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舜耕书院 >> 经典导读 >> 正文

QQ群讲座稿231讲:《诗经·豳(音宾)风·七月》(四)(2017.07.02)

2020-08-04   作者:   来源:   点击:  

第二三一讲:QQ群讲座稿:《诗经·豳(音宾)风·七月(四)(2017.07.02

【学友好!必赢71886网址登录赵宗来敬礼!今日有243群,宗来亲手逐群分段贴文,约十五分钟一大段(第一段费时最多,故篇幅更大);所至之群,必是应邀;若有垂询,敬请小窗留言待答,群中不答。此虽名为“讲座”,实是宗来自学所撰。敬学《毛诗诂训传》与《诗序》,不敢鉴评。文稿皆在121893048空间日志,任凭阅览、转贴。愿学者欢迎,不愿者请自便。此后,若非特殊情况,不再接受加群邀请。】

六、《七月》第三章讲解:

第三章原文:“七月流火,八月萑(音环)苇。蚕月条桑,取彼斧斨(音枪),以伐远扬,猗(音以)彼女桑。七月鸣鵙(音决),八月载绩(音在记)。载(音在)玄载黄,我朱孔阳,为(音位)公子裳(音常)。”

【1】“七月流火,八月萑(音环)苇”,《毛诗诂训传》(以下简称《毛传》)注:“【上艹下乱】为萑,葭(音家)为苇。豫畜【同预蓄】】萑苇,可以为曲(音屈)也。”此所谓“萑”,是芦苇之已成者,可用于编制养蚕之蚕箔。曲,蚕箔也。

此处所言“七月”、“八月”,是上一年之月份。养蚕始于仲春,然而,养蚕之器具却于上一年之七八月芦苇收获之际便开始预备,将芦苇编制成蚕箔,用于来年养蚕。万事之始,必先预备,有备而无患。若无当初先公经营豳地,岂有今日之西周?

“蚕月条桑”,其“蚕月”,即夏历三月,是养蚕之月,此指制成蚕箔后之下一年;其“条桑”,谓砍伐下桑枝而取其桑叶。“取彼斧斨”,其“斨”字亦是斧子之类,析言之,圆孔者谓之斧,方孔者谓之斨;谓取来家中之斧“以伐远扬”。

“以伐远扬”,谓用斧砍伐远离树干之长枝、高在树梢之志,而采其叶。故“蚕月条桑,取彼斧斨,以伐远扬”为一句,意谓于夏历三月之时,取来斧子,砍伐远离树干而上扬之桑枝,采摘其上之桑叶。盖所能砍伐者,只是过长之枝,以及高高上扬而难以采摘之枝。

“猗彼女桑”,其“猗”,谓直接采摘枝条上之桑叶;其“女桑”,谓桑树之低小者。总而言之,夏历七月,大火星开始由上而向下移动,天气渐渐转凉;至于八月,收割芦苇完毕,即编制蚕箔;来年三月,或砍伐高大之桑枝而采其叶,或于低小之桑树直接采其叶。

【2】“七月鸣鵙(音决),八月载绩(音在记)”,《毛传》注:“鵙,伯劳也。载绩,丝事毕而麻事起矣。”伯劳之鸟,夏至而来,冬至而去,故其鸣始于夏历五月,此何以谓之言“七月鸣鵙”?伯劳来时,阴气初起,至于七月则阴气渐渐强盛矣。

伯劳与阴气俱来,因阳气为仁养,阴气为残贼,是故伯劳初鸣于五月,则预示阴寒之气已来,随之至于七月,则肃杀之气盛矣;伯劳之鸟顺于阴阳,人之行为亦顺应阴阳,然而,伯劳可以随季节迁徙南北,人虽不能随季节迁徙,却可以应对,应对之法即“八月载绩”。

“载绩”者,“则纺麻成布”。此章先言“养蚕”,而后言“纺麻”,何也?蚕丝而成丝帛绸缎之类,用以供给老人、病人、婚嫁者、君上;织麻而成布艺,用作少壮庶民平时之穿戴;再者,由此而知,农夫仅仅为衣服之事,便如此勤劳辛苦,为政者岂能不体恤抚慰?

“载(音在)玄载黄,我朱孔阳,为(音位)公子裳(音常)”,谓所织之丝帛、麻布,尚须染色,其色或玄或黄,而朱色最为鲜亮,用以为公子缝制祭服。《毛传》注“玄,黑而有赤也。朱,深纁(音熏)也。阳,明也。祭服玄衣纁裳(音常)。”

玄色,黑中有赤,是天之色,是北方之色,日未出而晨辉初现之色。黄色,是地之色,是中央之色。朱色,是南方之色,是深纁之色;纁者,日虽落而尚有余晖者也。祭服之上衣用玄色,下裳用纁色,蔽膝则用朱色。何以侧重言祭服?祭祀为国之首要大事。

【3】一年十二月,其名称何以有别也?其称“一之日”、“二之日”、“三之日”、“四之日”者,由阳气之由兴而盛言之也;分别为“一阳之日”、“二阳之日”、“三阳之日”、“四阳之日”,称之为“日”而不称之为“月”,即从“阳气”而言也。

“一之日”为夏历十一月,“二之日”为夏历十二月,“三之日”为夏历正月,“四之日”为夏历二月。至于“夏历五月”以至于“夏历十月”,则径直称之为“五月”、“六月”、“七月”、“八月”、“九月”、“十月”,是由物生而至于成言之。

唯独“三月”,称之为“春日迟迟”或“蚕月”,何也?此是阴阳之交、生成之际;“春日迟迟”是由天时而言,“蚕月”则是由人事而言。《易》曰:“立天之道曰阴阳。”此诗兼言“日月”,阴阳之道也;言及“天时”与“人事”,兼顾天地人三才也。

中华经典,无不由“日、月、天、地、人”而立,《易》”为“日月合易”而兼通“天地人之道”,《书》则首言帝尧之政以“乃命羲和,钦若昊天,历象日月星辰,敬授人时”为先,“四书五经”莫不如此,是效法天地而行人事,是“尽人事以听天命”。

周公所作之《周礼》,以“天官、地官、春官、夏官、秋官、冬官”为框架,亦是如此。此诗乃是周公所作,其中亦有此义;周公身为“摄政”之人,其职责亦在于“遵从道义”而“燮理阴阳”,故此诗亦有以此劝导周成王之义焉。

【今晚讲学已毕。多谢诸友。若有垂询,敬请小窗留言直说,所答仅供参考。谢绝闲聊与争辩,无礼不答。若贵群不想继续敬请告知,宗来将立即退出。若有愿转贴、转播者,悉听尊便。】

上一条:QQ群讲座稿232讲:《诗经·豳(音宾)风·七月》(五)(2017.07.09)

下一条:QQ群讲座稿230讲:《诗经·豳(音宾)风·七月》(三)(2017.06.25)

 

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文学院 电话:0531-82769210  邮编:250022

Copyright 版权所有 必赢71886网址登录 - 必赢平台网站多少 All rights reserved.2019

鲁ICP备0905141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