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导读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舜耕书院 >> 经典导读 >> 正文

QQ群讲座稿085:《诗经·邶风·谷风》(九)(2014.06.29)

2020-05-26   作者:赵宗来   来源:文学院   点击:  

各位群友好!讲座增加“西风吹冷长安月”群。欢迎朋友们来一起学习经典。

请先读一读《毛诗正义》中此诗的序:“《谷风》,刺夫妇失道也。卫人化其上,淫于新昏【婚】而弃其旧室,夫妇离绝,国俗伤败焉。”然后,我们学习第三章的前四句。

四、第三章讲解:

◎泾(敬)以渭浊,湜湜(时)其沚(指)。宴尔新昏,不我屑(谢)以。毋(无)逝我梁,毋发我笱(狗)。我躬不阅,遑恤(黄序)我后。

上一次,我们讲了此章的前四句,今天,我们继续讲后四句。继续按照上次的顺序添加小标题如下。

4】逝字包括折与辵,义为一去即永亡。梁字本义是桥梁,推生山梁与鱼梁。

说到“毋逝我梁,毋发我笱”,看似很难理解,其实,只不过是其中的几个实词,让我们感觉太陌生,明白了这几个实词的意思,其字面意思就比较容易理解了。

我们先来看“逝”字之义。《毛诗正义》说:“逝,之也。”最简单的理解就是“到某个地方去”,不过,这是从“广义”上来说。

当然不是说“到任何地方去”都可以叫做“逝”,因为“逝”字含有“一去不复返”、“调转方向而去”之义。

《论语》中“子在川上曰:‘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’”人们把死亡叫做“逝世”,其中的“逝”字都含有此义。

接下来,我们再说“梁”字。《毛诗正义》说:“梁,鱼梁。”可是,对我们来说,我们仍然不知“鱼梁”是什么意思。

这种解释方式与“逝”字的解释方式恰恰相反。用“之”解释“逝”,是用大解释小;用“鱼梁”解释“梁”,则是用小解释大。

《说文解字》说:“梁,水桥也。从木水,刅(窗)声。”为什么“从木水”?因为“梁”的本义就是能使人渡“水”的“木”。

固定在水面之上的木板,可以称之为“桥梁”;后来凡是固定在水面之上,用来使人渡水的,即使不是木板,而是土石、钢铁,也叫做“桥梁”。

由此再引申,即使不是用来“渡水”,而是山上用来使人过山的高冈,也可以叫做“山梁”。可是,“梁”字为什么是“刅(窗)声”呢?

因为“刅”字的本义是“双刃剑”,由此而含有“两侧危险”之义,无论是“桥梁”还是“山梁”,都意味着“两侧危险”。

“梁”字之义,并非到此就说完了。在“毋逝我梁”之中,这个“梁”字既不是“桥梁”,也不是“山梁”,而是“鱼梁”。

如何从“桥梁”、“山梁”到“鱼梁”、“房梁”的呢?“梁”字重的那个“木”,给人们提供了“安全”的通道,由此而避开“两侧危险”,换个角度来看呢?

那个“木”可以是分开两边的“房梁”,可以是把水分隔开的“鱼梁”。用“鱼梁”把水拦挡住用来养鱼,也就相当于“鱼池”了。

说到这里,“毋逝我梁”的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了:被抛弃的妇人那位“新妇”说,不要到“我”的鱼池去,以免从此永远失去她的鱼池。

5】竹子弯曲编成笱,放在鱼梁以捕鱼。发可收取可射穿,两解方向相背离。

那么,“毋发我笱”是什么意思呢?《毛诗正义》没有解释“发”字之义,只是引用《韩诗》的解释说:“发,乱也。”而对“笱”的解释是:“笱,所以捕鱼也。”

“所以捕鱼”的意思是,“笱”是用来捕鱼的工具。《说文解字》说:“笱,曲(屈)竹捕鱼笱也。从竹句【勾】,句亦声。”

按照这个说法,“笱”是用弯曲的竹子编造而成的捕鱼工具;既然是“从竹句【勾】”,也就意味着可能有竹子做成的钩子。

据说,“笱”的样子是,大口、小颈、大腹,颈部装有竹子做成的倒刺儿,鱼可以进去,却无法再出来;一般放在水流下游的鱼梁缺口处,捕捉顺水而来的鱼。

为什么《毛诗正义》没有解释“发”,却引用《韩诗》的说法,把“发”解释为“乱”呢?《说文解字》说:“发,射发也。”亦即把箭射出去。

“笱”本来是用来捕鱼的,鱼能进去却不能出来;如果说是把捕到的鱼从“笱”里面倒出来,这叫做“收获”、“收取”,不能叫做“乱”。

《毛诗正义》对“发”字不做解释,意味着是取“收获”、“收取”之意。这样,“毋发我笱”,意味着诗中的“弃妇”告诫“新妇”,不许把“我”鱼笱之中的鱼抢占过去。

假如说是要把“笱”捅破、射穿,无法用来捕鱼,那才算是“乱”。《韩诗》用“乱”解释“发”,意味着什么呢?。

意味着诗中的“弃妇”所期望的,只是“新妇”不要破坏了鱼池,不要破坏了鱼笱,而不是自己已经被抛弃了,却还想着拥有鱼池和鱼笱。

6】中华经典存道统,唯传圣贤君子道。弃妇不贪财权位,莫把国风当民谣。

说到这里,可见“毋逝我梁,毋发我笱”有以下两种理解。第一种解释,告诫“新妇”不要到“我”的鱼池去,不要动“我”捕鱼的鱼笱。

《毛诗郑笺》说:“毋者,谕禁新昏【婚】也。女【汝】毋之我家,取我为室家之道。”所谓“谕禁新昏”,意思是说告诫处在新婚之中的新妇。

所谓“汝毋之我家”,是告诫“新妇”不要到这个家里来。在这里,是把“梁”、“笱”看做是“家”,是从“财物”方面来说的“家”,而不是从“家人”角度来说的。

所谓“取我为室家之道”,意思是说“取代我,去做本来就属于我的管家、治家之事”。这是从“权位”的角度来说“家”,不是从“齐家之道”来说。

《毛诗正义》的《疏》里面说:“以之人梁,发人笱,当有盗鱼之罪,以兴禁新昏,汝无之我夫家,无取我妇事。以之我夫家,取我妇事,必有盗宠之过。”

大体意思是,“新妇”谋求“我”的“梁”、“笱”,应当是“盗鱼之罪”,推而广之,可谓盗窃财物之罪;“新妇”骗取“我丈夫”的“宠爱”,取代“我”的地位,有“盗宠之过”。

《疏》中的说法,又进一步从“财物”、“权位”而说到了“法律”上,这样的说法,很符合世俗之情,世俗之中也有很多类似的情况。

整天念念不忘财物得失的,便是世俗小人;整天惦记权位之争的,便是世俗小人。因此,在评判世俗小人之事的时候,往往都是从财物、权位去看。

然而,可悲可叹的是,世俗小人,多争斗而少安宁,不知有多少人,因为财物得失、权位争斗,等到犯罪既成、自食其果时,已经追悔莫及。

可是,“四书”、“六经”所传的,都是圣贤君子之道,而不是小人之道。因此,即使此诗确实是来自“民间”,在被编入《诗经》并由孔子解说之后,就不再是“民间歌谣”了。

那么,此诗被编入《诗经》并由孔子解说之后,诗中这位有德被弃之妇,恐怕就不应该遇事只是计较“财物”、“权位”的人了。这就涉及到了第二种解释。

7】汉朝诗经有四家,而今唯有毛诗全。弃妇有德有情义,不作小人世俗言。

这第二种解释,不属于《毛诗》的解释,而是从《韩诗》得到启发引导而来。不过,属于“今文经学”的“鲁诗”、“齐诗”、“韩诗”,都已经失传。只有辑佚出来的极少数文字。

在《诗经》讲座开始的时候,我说过,因为“今文经学”的“三家诗”失传了,所以,我们迫不得已而依据《毛诗正义》来学习《诗经》。

所以,在某些情况下,能有“今文经学”的解释作为依据的时候,我们就依据“今文经学”,现在我们就这么做。

“鲁诗”的先儒申培先生的《诗说》说:“《谷风》,邶之良妇见弃于夫而作是诗。”(见董治安先生主编《两汉全书》第一册,第771页)

既然是“良妇”,就不应该是仅仅计较“财物”和“权位”得失之人。再一个参考,就是辑佚而来的申培先生的《鲁诗故》的说法。

《鲁诗故》在解释此诗下一章的“我躬不阅,遑恤我后”时,有一句话说:“终身之仁也。”(同上,第700页)这里所说得不仅仅是“良妇”,而俨然是一个“仁人”了。

先儒韩婴先生说:“发,乱也。”结合这个解释,然后看“毋逝我梁”之中所使用的“逝”字,那么,我们可以对“毋逝我梁,毋发我笱”做出第二种解释。

这种解释就是:期望着“新妇”不要让“我”多年苦心经营起来的鱼池荒废,不要把“我”捕鱼的“笱”破坏。

为什么这么说?因为前两章都已经说过,这位被弃之妇是像清澈的渭水一样有德之人;是虽被丈夫抛弃、冤枉,却不曾怨恨的人。

正因为如此,她才被称为“良妇”、“仁人”,也就是一个非常好地坚守了“妇道”的人,与此诗所要“刺”的“夫妇失道”之人成为对比。

另外,从下文的“我躬不阅,遑恤我后”之意,我们也可以知晓,此妇有真情,也有德行,而且还深明大义、以礼节情。

8】自身既已被抛弃,其心仍忧其家人。青松岁寒不凋谢,君子情真而守仁。

“我躬不阅,遑恤我后”是什么意思?《毛诗郑笺》说:“我身尚不能自容,何暇忧我后所生子孙也。”下面我们据此来理解。

“我躬”是“我自己”的意思;“不阅”是“不容”的意思,其实是“不被容纳”。“阅”字为何会与“容”字联系在一起呢?

《说文解字》说:“阅,具数(述)于门中也。从门,兑(对)声。”所谓“具数”的意思,是检查、计算。“于门中”的意思,是在一个门里面。

其中的“于门内”,很接近“容”的意思,但是,这只是“容”的范围,而不是“容”这个涵义的主要来源。

其中的“兑”字,才是“容”的来源。《周易·说(月)卦传》中有“兑为口”之象,亦即“空穴”之。“于门内”能有“空穴”,才能“容”。

“我躬不阅”,也就是说,当初这个“家门”之中,已经没有让“我”存身的“空间”、“位置”,也就是说,自己已经被丈夫抛弃、驱赶出了家门。

《毛诗郑笺》说:“遑,暇(霞)。恤(序),忧也。”那么,“遑恤”的意思是说“岂有闲暇去担忧”。“我后”是什么意思呢?是“我后所生子孙”。

由此可见,弃妇已经与抛弃她的丈夫有了儿女,当然已经“年老色衰”。为什么《郑笺》会说“子孙”呢?《正义》说:“时未必有孙,言之协句耳。”

其实,未必只是“协句”。结合《鲁诗故》在此句之下的那句“终身之仁也”,可见这是弃妇仁心之体现。

弃妇说是“岂有闲暇去担忧”,实际上正是在担忧。所担忧的是什么?此句所说的是为儿女而忧,为后代而忧?有何可忧?

抛弃自己的那位男子,是孩子的父亲,父亲无德如此,儿女难以得到父亲及其继母的疼爱和关心,更难以得到应有的教育,她岂能不忧?

从前一句“毋逝我梁,毋发我笱”的第二种解释来说,假如那位“新妇”根本不懂管理鱼梁鱼池,根本不懂用笱捕鱼,前夫、新妇把家底挥霍一空后,恐怕子女生活困苦。

这位“弃妇”,已不被“丈夫”所容纳,她不是为自己而担心,不是去怨恨前夫,而是为已经抛弃了她的那个家庭、家人而担忧,此即“终身之仁”、真情流露。

她不用旁门左道去苟且求容,更不用歪门邪道去苟且求容,是节操的体现。这就是“君子之道”的体现,我们学习《诗经》,就须立志于此而躬行。

上一条:QQ群讲座稿086:《诗经·邶风·谷风》(十)(2014.07.06)

下一条:QQ群讲座稿084:《诗经·邶风·谷风》(八)(2014.06.22)

 

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文学院 电话:0531-82769210  邮编:250022

Copyright 版权所有 必赢71886网址登录 - 必赢平台网站多少 All rights reserved.2019

鲁ICP备0905141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