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导读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舜耕书院 >> 经典导读 >> 正文

QQ群讲座稿053:《诗经·邶风·终风》(二)(2013.11.03)

2020-05-26   作者:赵宗来   来源:文学院   点击:  

各位群友,晚上好!各位群友,晚上好!从本次开始,《大学》和《诗经》系列讲座,“儒教教友群”退出,没有说明任何理由,把我从群中开除出来了。

如果还有哪个群的管理员不想继续这个讲座了,也可以随时把我开除出群。当然,如果哪个群愿意直播,请管理员跟我说一声即可。

上次我们学习的是《邶风·终风》的《诗序》和第一章。欢迎大家来一起继续学习后面的三章。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诗序和第一章原文。

诗序:《终风》,卫庄姜伤己也。遭州吁之暴,见侮慢而不能正也。原文:终风且暴,顾我则笑。谑(xue4)浪笑敖,中心是悼(到)。

接着,我们再熟悉一下今晚要学习的后面三章的内容:

终风且霾(埋),惠然肯来。莫往莫来,悠悠我思。◎终风且曀(易),不日有(又)曀。寤(物)言不寐,愿言则嚏(替)。◎曀曀其阴,虺虺(辉)其雷。寤言不寐,愿言则怀。

三、第二章讲解:

原文:终风且霾(埋),惠然肯来。莫往莫来,悠悠我思。

【1】烈风依然刮整日,飞尘如雨杂毒质。州吁言行已像,处于从虫变兽时。

“终风且霾”,意思是说,不仅风刮了一整天,而且夹杂着尘土,尘土像下雨一样落下来,遮天蔽日。

《说文解字》解释说:“霾,风雨(欲)土也。从雨,貍(离)声。”《毛诗正义》说,读音为“埋”。然而,在解释“貍”的时候却说:“伏兽,似貙(出)。从豸(志),里声。”

为什么“貍(离)声”的“霾”却读作“埋”这个音呢?这是古音与现在的读音不同而造成的,涉及到比较复杂的问题,我们不多做解说了。

然而,我们可以从“貍”的意思来解释“霾”的意思。所谓“风雨土”的意思,只是说风中夹杂着尘土而已,顶多算是所谓的“沙尘暴”。

但是,从这个“霾”字的构成来看,意思并非这么简单。“雨”意味着尘土从上向下落,像雨水一样。

“貍”属于兽类,但是,这个字不“从犭(犬)而“从豸”,又是什么意思呢?这就要从“兽”和“豸”两个字说起。

段玉裁先生《说文解字注》说:“许(慎)言‘兽’者,谓凡杀物之兽也。”《释虫》说:“有足谓之虫,无足谓之豸。”

“犬”是人所豢养,还能受人控制;“虫豸”属于野生,不受人控制。不论是“犬”还是“虫豸”,虽然能伤人伤物,还不至于伤害人的性命。

“兽”不仅伤物伤人,而且会吃人。“貍”属于兽类,既然“貍”字“从豸”,也就是说,“貍”虽然属于兽类,其危害却像虫子一样没有太大的危害。

由此我们可以理解这里为什么使用“霾”字了。因为这里要说的州吁的情况,所以,“终风且霾”当然是为了说州吁的脾气和平日的言行。

第一章里所说的“终风且暴”,只是说风力猛烈,肆意狂吹,毫无遮拦而已。这里所说的“终风且霾”,则意味着狂风卷起了沙尘,这些沙尘已经能够伤人,还不至于杀人。

这意味着,此时的州吁,所作所为就像貍一样,已经接近于兽类,但毕竟还像虫子一样危害较小一些,表示还没有达到穷凶极恶的程度。

《周礼·射人》中有“以貍步张三侯(后)”一句,意思是说,根据“貍”行走时的步伐特点,设定三个箭靶的位置。

《周礼正义》对“貍”字的解释是:“貍,善搏者也。”诗中用“霾”字,似乎是说,此时的州吁,像貍一样善于搏杀,有害物之情,给卫国已经埋下严重的隐患。

我们现在读这首诗的时候,能够心平气和地来评论州吁,但是,当时卫庄姜作此诗的时候,是什么心情呢?

我们根据诗歌所写,说州吁从“终风且暴”到“终风且霾”,意味着越来越具有危害性,越来越像禽兽了,我们不应该由此产生痛恨州吁或者痛恨卫庄公的念头。

为什么我们不应该有这种念头呢?因为卫庄姜作此诗,不是因为痛恨州吁和卫庄公,也不是为了让他人、后人如此。

卫庄姜作此诗的时候,是痛心、伤心之情,是对自我的反思反省,如果我们由此而产生对州吁和卫庄公的痛恨,那就完全违背了卫庄姜的心意,而且有悖于“温柔敦厚”之旨。

我们读此诗的时候,身为父亲,就要避免卫庄公的错误;身为母亲,就要学习卫庄姜;身为子女,就要避免成为州吁那样的人。

2】虽然州吁子不子,庄姜却不违母德。厚德载物坤之道,期望州吁能易辙。

所谓“惠然肯来”是什么意思呢?《毛诗正义》说:“言时有顺心也。”说白了,就是州吁偶然顺心的时候,才肯到卫庄姜这里来。

州吁顺心的时候才来,并不是说他见到卫庄姜的时候不再侮慢,因为在他的心中只顾自己是否顺心,绝不会考虑到卫庄姜是否顺心,更不是为了让卫庄姜顺心。

但州吁虽然如此,卫庄姜身为“国夫人”,又是州吁名誉上的“母亲”,所以,卫庄姜把州吁的偶然前来看做是一种“恩惠”。

《毛诗郑笺》说:“有顺心然后可以来我旁,不欲见其戏谑(xue4)。”这个说法,后半句有所不妥。

卫庄姜固然不愿意被州吁所戏谑,但是,卫庄姜之德,决不至于放弃“母爱”,更不至于失去“国夫人”的品行。

接下来,我们说说“莫往莫来,悠悠我思”。所谓“莫往”,是说卫庄姜无法作为母亲前去看州吁;所谓“莫来”,是说州吁不能作为儿子前来拜见卫庄姜。

所谓“悠悠我思”,是说卫庄姜因为不能作为母亲去见州吁,州吁也不作为儿子前来拜见卫庄姜,所以内心一直不安。

卫庄姜的这种心思,正是“坤道”的体现。在《易经》之中,因为“乾道成男,坤道成女”,所以,乾卦是天道之象,坤卦是地道之象。

乾道引申出“夫道”,坤道引申出“妇道”。天道无私,无所不覆;地道无私,无所不载。《坤卦·彖传》中说:“坤厚载物,德合无疆。含弘光大,品类咸亨。”

明朝张尔岐先生《周易说略》说:“所谓亨者如何?坤之厚无一物之不载,其载物之厚德真能上合天之无疆。……德厚如此,是以品物当其光大之会,无不畅茂条达而咸亨焉。”

慈母永远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子女,即使子女有错有罪,即使子女不孝,慈母也永远不会失去其慈爱之心。

当然,慈母的母爱,不是是非不分,不是溺爱,不是纵容。卫庄姜有心要感化和教育州吁,可是,如今能见到州吁的时间本来就很少,即使见了面也没有感化和教育的可能。

卫庄姜难以释怀的忧愁苦思,不仅由于与州吁失去了母子亲情,更在于无法让州吁改弦易辙。眼看着危险越来越近,卫庄姜怎能不痛心疾首呢?

四、第三章讲解:

原文:终风且曀(易),不日有(又)曀。寤(物)言不寐(妹),愿言则嚏(替)

1】阴云密布蔽日光,州吁邪恶更增强。欲望不灭则趋恶,贪心不足蛇吞象。

从每章第一句的用字来说,第一章用“暴”,意味着州吁只是脾气暴躁,还谈不到有作恶之心。不过,因为不仅无人教育,反而受到纵容,使他越陷越深。

第二章用“霾”,意味着州吁已经近于禽兽,有了作恶之心。卫庄姜无法去感化,无法去教育,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越来越接近犯上作乱的邪恶之道。

这一章用“曀”,意味着什么呢?《毛诗正义》说:“阴而风曰曀。”有风,这是与前两章相同之处,不同之处在于已经阴云密布。

“曀”,从阴云来说,是阴云遮蔽了日光;从太阳来说,是日光被阴云遮蔽了。既然此字“从日”,意味着所强调的是日光。

“壹”是表示读音的,也不是没有含义。《说文解字》说:“壹,专壹也。”因此,不能解释为“开始”,而是“全部”的意思。

这也就是说,“曀”字的意思是,日光已经被阴云完全遮蔽。此诗要表达什么意思呢?是说州吁的影响就像阴云一样越来越大,国君已经几乎有名无实了。

第一章的“暴”是个人的问题,第二章的“霾”是天地之间的问题,这一章的“曀”则关系到上天之事了。

所谓“不日有曀”,是说不到一天的时间里,阳光就会完全被阴云遮蔽两次。“有”读作“又”,是“重复一次”之意。

从“终风且曀”,到“不日有曀”,意味着州吁的欲望不断增强,影响还在继续扩大,卫国几乎要达到暗无天日的地步了。

换一个角度来说,“终风且曀”,又可以从欲望对人的善心善性的遮蔽来看,意味着州吁的善心善性心几乎已经完全被邪恶的欲望所遮蔽了。

天下没有人生来就想做邪恶之事,但是,怎么会一步一步走向邪恶的呢?一个人从出生的时候本来就具有善心善性,随着欲望的增强,本来的善心善性越来越被沉埋蒙蔽。

一旦善心善性完全被邪恶的欲望所遮蔽,那么,也就到了良心泯灭、无恶不作、病入膏肓的地步了。

人们往往把有“欲望”不当做什么大事,所以,不仅不想“灭人欲”,而且也不知到“节制”,等到病入膏肓的时候,却已后悔莫及,甚至死不改悔。岂不可悲?

2】州吁虽恶母不怪,只是深深为之忧。寄言天下子和女,孝顺父母莫苛求。

所谓“寤言不寐”,其中的“寤”是指“醒着”,“言”是指“我”,“不寐”是指“不能入睡”。总起来说,就是使我一直醒着而不能入睡。

所谓“愿言则嚏”,有两种解释。第一种解释,是《毛诗郑笺》的说法:“汝思我心如是,我则嚏也。”

其中的“愿”也写作“原”,意思相通,是“思虑”之意;“言”指“我”;“则”是“就”;“嚏”是“打喷嚏”。

“愿言则嚏”的意思就是,州吁如果能明白卫庄姜的这个心思,卫庄姜就会打喷嚏。为什么会打喷嚏呢?因为俗话早就有“有人背后说道我,我就会打喷嚏”的说法。

实际上怎么样呢?州吁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卫庄姜的这种慈爱、伤感、痛心的真情,所以,卫庄姜没有“打喷嚏”。

第二种解释,是《毛诗正义》的“注疏”中的说法:“原以母道往加之,我则嚏跲(节)而不行。”这种解释比第一种解释可取。

按照这个解释来看,“愿言则嚏”的意思就是,卫庄姜希望着自己能凭借母亲的身份,用母亲对待儿子的正道,去关心和教育州吁,却因为已经生病受伤而无法前往。

在第二章里面,州吁还偶然到卫庄姜这里来,可是,到了这一章里,卫庄姜已经受到严重伤害,虽然非常挂念州吁,虽然非常担心州吁,州吁却不再前来,自己也无法去见州吁了。

俗话说:“可怜天下父母心。”卫庄姜对州吁的慈爱之心如此真挚深切,可是,州吁竟然丝毫不为所动,反而要在卫庄姜伤口上撒盐。

唐朝诗人孟郊的《游子吟》中那句“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”,是大家非常熟悉的,可是,天下身为子女的人,有多少人真心理解“母爱”呢?

古人说:“天下无不是的父母。”很多人误解此话,因此而反对和批判它。其实,此话所说的不是父母真的就没有过错,而是子女不忍心把过错归于父母。

且不说母亲没有任何过错的时候,子女应该孝顺父母;即使是母亲有过错,孝顺的子女也不忍心把过错归于母亲。

想想舜如何对待他的父亲瞽叟,如何对待他的继母,想想“缇萦救父”,也就知到我们身为子女应该怎样对待父母了。

五、第四章讲解:

原文:曀曀其阴,虺虺(辉)其雷。寤言不寐,愿言则怀。

1】阴云已经蔽天空,阴气即将到极大。州吁已经到悬崖,庄姜期望能勒马。

第三章所说的是“终风且曀”,是说虽然阴云蔽日,但是,毕竟还有晴天的时候。即使到了“不日有(又)曀”的时候,也不是没有晴天的时候。

这一章所说的“曀曀其阴”,情况更为严重了。“曀曀”意味着阴云由薄变厚,已严密地遮蔽了日光,到了“暗无天日”的程度。

“曀曀”和“其阴”连用,意味着阴云不仅非常厚密,而且连日不开。这是阴气即将达到极盛的状态。

在这一章,题目以及连续三章的“终风”不见了,是不是风停了呢?按照《尔雅》所说的“阴而风为曀”来说,既然是“曀曀”,就仍然有风。

我们从自然现象来说,有时在大雨之前会没有一点风,而变得极为沉闷;有时在大雨之前风力更大,从而成为狂风骤雨。后者的危害更大。

对于州吁来说,这是州吁的暴戾之气即将达到极盛的状态;对于卫国来说,虽然还没有发生暴乱弑君的事情,但是已经极其危险了。

对于卫庄姜来说,这是非常殷切地期望州吁能够“悬崖勒马”的时候。如果州吁不能“勒马”,便意味着州吁会落入万劫不复的“悬崖”,卫国将深受其害。

这不是在威胁州吁,而是作为母亲、“国夫人”的卫庄姜,对州吁的最后一线希望。慈母对子女、“国夫人”对国君之子女、君子对天下众人,永远不放弃最后一线希望。

天下那些像州吁一样利欲熏心的人啊,或许你处在“终风且暴”的状态,或许处在“终风且霾”的状态,或许处在“终风且曀”的状态,也许到了“曀曀其阴”的状态;

不管是处于什么状态,如果能在此时“幡然醒悟”,也就不至于使父母继续伤心下去;如果仍然“执迷不悟”,给父母留下的就是永恒的伤心了。

然而,州吁不但没有“悬崖勒马”,反而“虺虺其雷”。接下来,我们就来说说“虺虺其雷”的意思。

【2】庄姜伤痛到如此,州吁暴躁如雷鸣。雷声令人生惊悚(耸),此雷不使万物生。

《毛诗正义》解释说:“暴若震雷之声,虺虺然。”意思是说,“虺虺”就是州吁狂暴之声就像打雷一样,所说的是州吁的狂暴。

朱子《诗集传》解释说:“雷将发而未震之声。”意思是说,即将即将打雷,但是,打雷已经成为必然,只是还没有震动,犹如箭在弦上、弓已拉满,手一送箭就离弦。

《正义》的解释,侧重的是州吁的狂暴。虽然卫庄姜因为他的做法已经伤痛至极,他却变本加厉。《朱子的解释,侧重的是州吁的暴乱弑君行为已经到了势不可免的地步。

这两种解释,能使我们明白“虺虺其雷”的表面意思了。可是,“虺虺”为什么跟“震”和“雷”联系在一起呢?我们可以从这里来说说“虺虺”之意的由来。

《说文解字》说:“虺,以注鸣也。从虫,兀(物)声。”可是,这是什么意思呢?“注”是什么意思?

段玉裁先生说,“注”是“咮(宙)”的假借,指的是嘴巴。因此,“以注鸣”就是说,“虺”是能用嘴巴发出鸣叫声的东西。

徐铉先生的为什么说“兀非声”呢?按段玉裁先生的解释,“虺”是“蝮”,这个“蝮”是一种蛇,但不是现在人们所说的蝮蛇,而是蜥蜴。

国光红先生说,“虺即蜥蜴之能鸣者,而九、虺同音,九具‘龙’形,则九即蜥蜴,具‘龙’之体而微者也。”(《九歌考释》第6页)

这也就是说,“兀”不是“虺”的表声部分,而是从“九”讹(额)变而来,因此,“虺”是“会意字”而不是“形声字”。

接下来,我们说“虺”与“雷震”的关系。在《周易》六十四卦之中,“震卦”就有“雷”之象,而且有“龙”之象。

“震”下面的“辰”字,我们前面说过,十二地支之中的“辰”字对应二十八星宿(秀)中的“亢宿”,而“亢宿”之象也就是龙。

从甲骨文中可以得知,“辰”字是一个“双头虫”的样子,可以吞云吐雾而成“虹”,吹气成雷,《周易》也有“云从龙,风从虎”之言,后来分化出了“蜃”字来表示这个意思。

龙所发的雷,春季可以生万物,秋季可以使万物休歇;虺是蜥蜴,没有发雷之能,因此,这里所说的“虺虺其雷”,也只能是说州吁暴跳如雷而已。

如此暴跳如雷,绝非仁民爱物之心的体现,而是残暴不仁的体现。“虺”本来就不是“真龙”,却要遮天蔽日,因此,暗含篡权夺位之心。

【3】庄姜心为州吁忧,日夜难眠痛且愁。虽然州吁将极恶,庄姜母爱传千秋。

“寤言不寐”四个字与上一章相同,所不同的是“愿言则怀”取代了上一章“愿言则嚏”中的“嚏”字。

“寤言不寐”虽然没有任何不同,但是,其程度却必然更加严重。毕竟州吁的暴烈即将达到极限,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。

此时的卫庄姜必然伤心至极,痛心至极,担心至极,岂能睡一个安稳觉呢?因此,“寤言不寐”必然字同而意不同。

“愿言则怀”,也有《毛诗正义》和《毛诗郑笺》的不同解释。《正义》说:“我(卫庄姜)夜觉常不寐,原(愿)以母道往加之,我则伤心。”

意思是说,卫庄姜内心所想的是,希望自己按照为母之道去劝说教育州吁,意味着此时的州吁不再到卫庄姜这里来,恐怕也卫庄姜到他那里去了。

在此情况下,卫庄姜只能自己伤心,却无可奈何了。《正义》把“怀”解释为“伤”,是指发自内心的伤痛。

《郑笺》说:“怀,安也。女(汝,州吁)思我(卫庄姜)如是,我则安也。”意思是说,卫庄姜认为,州吁能心中思念卫庄姜也这样“寤言不寐”,那么,卫庄姜也就能心安了。

这个说法也有可取之处。卫庄姜即使到了快要绝望的地步了,仍然对州吁存有一线希望,意味着卫庄姜没有放弃州吁,可叹州吁最终也没有为卫庄姜考虑过。

卫庄姜的母爱,卫庄姜的德行,完全符合“坤道”。后世、今天那些身为母亲的,虽然未必有卫庄姜那样的德行,但是,却有卫庄姜那样的母爱。

当天下有较多的母亲没有这种母爱的时候,则是天下的悲哀、人类的悲哀。因为,这也就意味着大地出现了缺陷。

后世、今天那些身为子女的人,应该深深体谅母亲的苦心,尽自己的孝顺之心。即使父母犹如大舜的父母,也应该学习大舜对父母的孝顺之心。

因为只有这样,才是人子之正道,才是家风的希望。不慈不孝,由我而断;尽慈尽孝,由我而始。这是家庭的希望,也是国家天下的希望。

上一条:QQ群讲座稿054:《诗经·邶风·击鼓》(一)(2013.11.10)

下一条:QQ群讲座稿052:《诗经·邶风·终风》(一)(2013.10.27)

 

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文学院 电话:0531-82769210  邮编:250022

Copyright 版权所有 必赢71886网址登录 - 必赢平台网站多少 All rights reserved.2019

鲁ICP备0905141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