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导读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舜耕书院 >> 经典导读 >> 正文

QQ群讲座稿172讲:《诗经·齐风·甫(音斧)田》(2016.04.10)

2020-08-04   作者:   来源:   点击:  

第一七二讲:QQ群讲座稿:《诗经·齐风·甫(音斧)田(2016.04.10

【恭迎183群学友,前来共学《诗经》。此是宗来自学文字,只因贵群相邀而来;所发文字,均宗来亲手逐群分段贴出;因群数众多,每段篇幅较长,间隔约十分钟,无法在各群问答,学友若好学而下问,请小窗直接留言,请勿客套,待发完再作答复以供参考。】

宗来谨据《毛诗诂训传》与《诗序》解《诗经》;尊经尊圣,以经解经,而非鉴赏、评判;以中国解释中国,但用中华传统文辞;读经当怀敬意,故不求趣味,惟愿与志于学、志于仁者同修共勉。文稿已在(121893048)空间日志,欢迎指正,任凭阅览、转贴。】

请先阅读诗序与原文三遍:

诗序:《甫田》,大夫刺襄公也。无礼义而求大功,不修德而求诸侯,志大心劳,所以求者非其道也。

第一章:无田甫(音斧)维莠(音友)骄骄无思远人劳心忉忉(音刀)

第二章:无田甫田维莠桀桀(音洁)无思远人劳心怛怛(音达)

第三章:婉兮娈(音栾)总角(音绞)(音贯)未几(音挤)(音贱)突而弁(音变)

一、解题与诗序讲解:

【1】《毛诗诂训传》曰:“甫,大也。”是故“甫田”即“大田”之义,亦即“广大之田地”。“甫”字何以可解为“大”?《说文解字》云,“甫”乃“男子之美称”,其字“从用父”。所谓“从用”,意谓可以独立行事;所谓“从父”,意谓秉持规矩。

男子何时可以秉持规矩而独立行事?必待举行“冠礼”之后方可。行过“冠礼”,是“成年之始”,故由“始”之义;从此即习学“成人”之事,他人亦以“成人之礼”待之,故引申为“大”。直接引申出来之“大”,本指“年龄”,再引申之,方指“田地之大”。

此诗为何以“甫田”为题?齐襄公意欲增加田地,田地从何而来?必由侵夺他国之田地而来,是故《诗序》谓此诗乃是“大夫刺襄公”之作。“大夫”指谁?固然有齐国之大夫,然而,亦必有他国之大夫。因齐襄公之侵夺,乃是联合他国诸侯而共行之也。

【2】春秋之时,礼崩乐坏,诸侯联合而相互攻战者多矣,无非欲夺田争霸,其过程必是杀戮遍地、生灵涂炭。当时,周天子既已失去天子之德,诸侯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者比比皆是,诸侯结盟而各谋私利者尤为普遍。当此之时,唯一之正道在于王道。

孟子曰:“以力假仁者霸,霸必有大国;以德行仁者王,王不待大,汤以七十里,文王以百里。以力服人者,非心服也,力不赡也;以德服人者,中心悦而诚服也,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。”由此而言,齐襄公何以欲扩大其田地则可知矣。

行“王道”者,必修自身之德,以礼义治国,然后以德服人;行“霸道”者,必重其武力,而扩张其国土,然后以力服人。齐襄公欲成就其“霸主之业”,是即所谓“求大功”也。若能修德而以礼义治国,则能以德服人,而成就“王者之业”。

行“王道”者,虽不如尧舜之“帝道”,然而,能如商汤、周文王般,先有其德而民心自然归服,纵然终究不得不动用武力,亦绝无“以百姓生命换取田地、权位”之心,且杀伤亦必有限。周文王之时,已“三分天下有其二”,倘若假以时日,将来必然兵不血刃。

【3】齐襄公乃是行“霸道”者,是以“无礼义而求大功,不修德而求诸侯”。不凭礼义而欲“求大功”,是以“霸主之业”为“大功”,若以此为“志”,似乎可谓之“大”,却非“君子之志”。“君子之志”必在“仁”,而不在田地、权位,亦不在“得天下”。

齐襄公不修其德,而结盟诸侯,是加重其武力,欲以力服人,是可谓“纵横家之术”也。“纵横家之术”,如以“群殴群战”取代“单打独斗”,战事不起则已,一旦战事发生,则必惨烈异常,乃至流血漂橹。与此相伴者,必有虚伪欺诈、阴谋诡计,如此则必“心劳”。

若为田地而启战事,则可谓“率土地而食人”;若为权位而启战事,则可谓草菅人命,可谓置亲人、臣民生命于不顾。“为人君,止于仁”,“仁之端”在于“恻隐之心”,亦即“不忍见任何人受损伤之心”。身居君位,竟为田地、权位而启战端,可谓不仁之至矣。

【4【孟子曰:“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,其失天下也以不仁。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。天子不仁,不保四海;诸侯不仁,不保社稷;卿大夫不仁,不保宗庙;士庶人不仁,不保四体。今恶(音物)死亡而乐不仁,是由【同犹】恶(音物)醉而强(音墙)酒。”

齐襄公之“大志”,与后世所谓“齐宣王”之“大欲”无异。何以称之为“所谓齐宣王”?以其不修德、不行王道,则纵然有所成功,其人亦必非“王者”,其业亦必非“王者之业”,如此而自称“齐宣王”,或是“自欺欺人”,或是“名不副实”。

所谓“齐宣王”之“大欲”,即“欲辟(音僻)土地,朝(音潮)秦、楚,莅(音利)中国而抚四夷”。若“齐襄公”者,当时以及后世、中国以及国外,可谓多矣;在“天子之位者”有之,在“国君之位者”有之,在“大夫之位者”有之,在“庶民之位者”亦有之。

然而,千古沉睡梦中而不醒悟者多矣,何其可悲可叹!孟子谓“齐宣王”曰:“以若所为(音围),求若所欲,犹缘木而求鱼也。”其意谓,以“齐宣王”如此之作为,却欲求得如此之“大欲”,犹如攀爬于树木之上而于其上求得“大鱼”,岂能不落空?

其实,非惟落空,且必由后患,如孟子所言:“缘木求鱼,虽不得鱼,无后灾;以若所为,求若所欲,尽心力而为之,后必有灾。”此诗之《诗序》所言“所以求者非其道”,正是此义。以“王道”而得“甫田”则可,以“霸道”而欲得“甫田”,则“后必有灾”。

二、《甫田》讲解:

第一章原文曰:“无田甫(音斧)田,维莠(音友)骄骄。无思远人,劳心忉忉(音刀)。”《毛传》曰:“兴(音星)也。甫,大也。大田过度,而无人功,终不能获。”“忉忉,忧劳也。”所未解者,“莠”乃似谷而非谷之草,“骄骄”乃高大之貌。

先解“无田甫田,维莠骄骄”。所谓“无田甫田”,意谓“莫求扩大田地,以他人之田为己之田”。国君之责,首在安其民,而不在扩其田。若以“王道”而成“王者之业”,亦非以“扩大田地”为心,而以“敬天保民”为心。此为正道,因以此勉人,故谓之“兴”。

“维莠骄骄”,意谓“倘若不修己之德,不以礼义治国安民,却欲拓土开疆,则已有之国土荒芜而生谷莠草,亦使所扩之田地亦生谷莠草;谷莠草高大茂盛,则谷子减产乃至绝产,国人必因此而忍饥挨饿,乃至饿殍遍地”。

再解“无思远人,劳心忉忉”。意谓“且以仁心爱护臣民,不可妄求远人以归己有;惟有自身修德,然后能‘近者说【同悦】,远着来’;倘若己德不修,不行礼义,则国人不能同心同德,徒思远方之人归附,亦必费尽心机而徒增乱象。”

第二章原文曰:“无田甫田,维莠桀桀(音洁)。无思远人,劳心怛怛(音达)。”《毛传》曰:“桀桀,犹骄骄也。怛怛,犹忉忉也。”细言之,“骄骄”是谷莠草高大,“桀桀”则谓谷莠草高过谷子;“忉忉”是费尽心机欲成其事,“怛怛”则可谓通宵达旦而难眠。

此章之意谓:切莫贪求他人之田,企图由此以拓边;谷莠茂盛谷不长,无德无礼民难安;自身之德不修养,切莫思得远方人;近者不悦国土增,劳心费力亦徒然。此章之义,比之第一章,可谓更进一步、更深一层。

第三章原文曰:“婉兮娈(音栾)兮,总角(音绞)丱(音贯)兮。未几(音挤)见(音贱)兮,突而弁(音变)兮。”《毛传》曰:“婉娈,少好(音邵郝)貌。总角,聚两髦(音毛)也。丱(音贯),幼稚也。弁(音变),冠(音官)也。”

所谓“婉兮娈兮,总角丱兮”,其意是,齐襄公之貌年轻而美好,头顶之发(音法四声)扎成两束而上翘于两侧,是幼稚而未成年之貌;时之不久而再见之,竟突然头戴成人之冠(音官)而宛如成人,实则虽戴成人之冠,而其心并非成人;未成人而行成人之事,必妄而误多。

【今晚共学,到此结束。谢谢诸位群友,及群主、管理员!群友若有疑问,敬请打开宗来个人窗口直接留言,等待参考性答复。不再在各群窗口内做答,谢绝闲聊和争辩,无礼不答。若贵群不想继续《诗经》和《论语》共学,敬请告知,宗来将立即停止贴文。再见!晚安!】

上一条:QQ群讲座稿173讲:《诗经·齐风·卢令(音另)》(2016.04.17)

下一条:QQ群讲座稿171讲:《诗经·齐风·南山》(2016.04.03)

 

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文学院 电话:0531-82769210  邮编:250022

Copyright 版权所有 必赢71886网址登录 - 必赢平台网站多少 All rights reserved.2019

鲁ICP备09051414号